麦秀网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清明的节气美食 清明的节气时间
更新于:2024-11-01 09:01:16

  万物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前后非常适合出去游玩,踏青,既然是游玩怎么少得了美食呢,一起看看清明的节气美食吧,在清明节气前后天高云淡,带着糯米与豆沙做的青团出去扫墓踏青是非常好的,青团子色碧而韧糯,冷时食用清香无比,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清明的节气时间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清明的节气美食】

  青团子

  顾名思义是青色的团子。用麦叶或青菜叶、艾叶、南瓜叶均可,先挤出汁,然后加入少许石灰和水拌匀,用此水与播米粉相拌搓揉成皮面(此时皮面已成育绿色),再以豆沙、玫瑰、芝麻等馅芯包入(以豆沙猪油馅为多),上笼蒸至熟即成。青团子色碧而韧糯,冷时食用清香无比,为清明节上坟祭祖的必备食品,民间有祖宗亡人吃青团子之说,这里还有一段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

  相传古代大禹治水,历尽千难万险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到他坟上去上供,许多精美的供品都是大家亲手制作。当时,有一位后生说:大禹一生为民造福,勤劳又节俭,我们献上这么多精美的供品,岂不违背了他生前的意愿,大禺能膜目于九泉吗 我们上的供品,要告诉他今年稻子丰收,明年麦子长势喜人,让他放心。

  人们听后,觉得这位后生讲得有理,但又想不出用什么食品来表示,还是那位后生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何不用自己种的庄稼,糯米和麦叶做成团子上供 这样便可让大禹知道,今年稻谷丰收,明年麦子长势喜人。大家立即用拼米磨成粉,用麦叶捣成汁,做出了青团子上供。从此之后,每年在麦叶返青的清明节,人们便做青团子送到大禹墓前上供。

  久而久之,这一风俗便沿袭下来了,人们至今不忘扫墓带上青团子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哀思。

  荠菜团

  清明节上坟所带的糕点中,必有家庭自制的荠菜团。早春三月,农村田埂边荠菜甚盛,且此时的荠菜鲜嫩无比。荠菜,性凉,味甘,有明目降血压的功能。农村姑娘多在此时手提竹篮、小刀,到田埂挑挖荠菜,或自己食用,或上街叫卖。荠菜团,便是用荠菜作馅、以播米粉为皮面傲成的粉团,由于荠菜有明目的功能,故又称眼亮团,荠菜团多以荠菜拌肉糜为馅(咸味),或以荠菜拌箱猪油作馅(甜味),另用糯米粉加沸水搓揉成皮面,做成团子状。

  有两种煮法:一是上笼蒸煮称团子;二是下沸水锅烧煮称汤团(即元霄)。不论是蒸煮还是烧煮,不论甜味、咸味、其味均鲜美无比。既是清明节上坟的必备糕团,又是三月的时令美食。

  荠菜糕

  又称眼亮糕。以孺米粉揉入荠菜做成糕,再加入生板猪油,上笼蒸熟,待糕冷却,切成片,再油煎食之,其味确不一般。也是清明节上坟的糕点和三月的时令美食。

  荠菜做糕、做团,或与其他菜肴相配入俱均需先作处理:荠菜买回后,先去掉黄叶,剪去根,洗净,用钵或祥,现可用铝锅,加少许食盐,将荠菜腌渍半天,然后,再挤去汁水,将腌渍过的荠菜切成细末待用。荠菜不仅可制糕团,更可入撰,如荠菜妙肉丝、荠菜炒年糕、荠菜虾仁豆腐典、荠菜黄鱼羹等,均鲜美无比,不仅是家庭餐桌的好菜,还是各地高档价馆的时令名菜。

  【清明的节气时间】

  4月5日

  清明节气的时间一般是在4月5日,其实我们想要推测节气的日期还是比较简单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大致等分为二十四个阶段。

  实际是根据太阳对地球上的日照来定。每年的实际节气与这里的日期时间略有相差,一般最多相差一两天,在使用时以实际为准。

  它是由算法由来的,在《天文学史》中的二十四节气歌里有这么一句一时一刻清时节,它是指以这一立春时间为基础,加一个时辰再加小月数为清明的交节时间,如98年立春是正月初八辰时加上一个时辰(这里要注意,立春到清明有1个小月,故应加一天),所以98年的三月初九的巳时交清明。

  我们可以根据节气的规律来看时间,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准确,因为每年的时间上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有的时候时间不会那么准确。

  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在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具体的时间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5日之间。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所以在清明节气的时候,要注意防止自然灾害,对于农作物来说却是最好的时刻,把握此刻可以获得很多好处。

  历史中的清明

  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

  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节气的说法。这其中所提到的二十四节气,实际上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我国就确定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及完善,到秦、汉年问。二十四节气已全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用于历法的制定,并初步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与具体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方面的知识。是非常科学的。它既能反映季节的变化,还能指导农事活动与日常保健,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与生活,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宝贵文化遗产。

  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古人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原理。

  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后来全部的节气都是以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清明中气

  二十四个节气中,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这其中的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这里所说的节气,跟民间传统要庆祝的节气有所不同。二十四节气是一种自然时间,绝大多数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而民间所言的节气主要是指一种文化时间,用来进行纪念或庆祝活动的。

  自确立以来,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农民重视,是农业的气候历。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代先贤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歌谣,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清明被排在第五位。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农民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两干多年前,我国的主要人文活动中心多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主要也是以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对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更有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其中的物象与气象与大多数地区的实际并不是完全吻合。